建的两座寺庙之一,另一座乃是小昭寺,内里的僧人来源极复杂,既有大唐去的高僧,也有从天竺来的僧人,还有吐蕃本地的僧人,而那位摩偌大师就是天竺来的高僧,据说不但佛学精深,一身武功更是高明到了极点,而松赞干布之所以要在全境内推广,却并非完全出于他已皈依了佛门之故,其实是出自政治需要——吐蕃也是游牧民族,各氏族中普遍信奉的是苯教,政教合一之下,各氏族的贵族头人们就是教派的核心人物,他们其实并不怎么买松赞干布这个赞普的账,至于下层民众因着信奉苯教的缘故,自也就是盲从于那些氏族头领,松赞干布的政令推广往往受阻,若是能以佛教取代苯教,则可从根子上抹杀那些氏族头人们的影响力,这便是松赞干布决意推广佛教的根由所在。
李贞从来不信教,无论前世还是这辈子,他都不信那些神叨叨的玩艺儿,他所信的只是实力,至于这教那教的,李贞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无论是啥教,只要不是邪教就成,不必去专门提倡,却也用不着去禁止,随众人爱信不信都无所谓,具体到眼下来自吐蕃的请求来说,李贞却是很想助松赞干布一笔之力的,倒不是李贞想要多赚点钱,更不是李贞突发善心,想要帮松赞干布完成中央集权的重任,而是李贞敏锐地察觉到了松赞干布眼下的工作重心全盘放在了内政上,即便是有心也无力展开对外的大规模行动,道理很简单——强行推广佛教必然会跟民众们原先所信奉的苯教相冲突,民间的抗议自是少不了的,更何况氏族上层贵族又怎肯放弃手中的权力,如此一来,没个十年、八年的,整个吐蕃必然处于动荡之中,虽说一旦让松赞干布成功了的话,整个吐蕃国力必然会因此而上了一个台阶,可问题是李贞却不会给松赞干布留出如此长的时间来,五年,最多六年,就到了李贞出击吐蕃的时机了,在此之前能稳住吐蕃这头老虎,对于李贞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不过么,这等心思自个儿心中有数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