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处是太一山的主峰,海拔接近四千米,但最低处。在斜水与渭水的交汇处,海拔仅有数百米。
因此,落差很大。
所以褒斜道工程才会如此艰难。
施工人员,不仅仅将要面对沿途的险峻山峦和湍急的河水的挑战,更要面临。忽高忽低的地势。
而漕运渠道,又不像栈道,只要能过人就可以了。
想要让渠道能顺利穿越山峦,少不得只能凿穿山峦,打开通道了。
在这个连火药都没有的时代,只能靠锤子,用双手一点点凿,其艰难可想而知——就算发明了火药,其实帮助也不大,火药又不是炸药。在工程上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然而,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尤其是在施工人数达到一个数量级后。
首先被发明的是一个名为‘火焚水激’的施工办法。
这是利用最简单的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开山凿石的办法。
利用此法,在三年内,仅仅在斜水一侧,工程施工队伍,就凿开了四座大山,修建出了一个在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宏大的一个人工隧道群。
最大的一个隧道。全长接近二十丈,宽三丈,可容一艘千料大船通过。
另外,隧道内还有道路可供马车和行人通过。
然后。在一些险要地段,人们又发明了锤石法,以清除某些水流湍急,且河道中有巨石塞路的的路段中的暗礁和巨石。
这也是个笨办法,靠的就是蛮力和汗水,一点点拔掉那些路上的钉子。
此外。工程路上,还有些地方,简直无法施工——譬如有些地方,大山直接深入河中,别说是凿隧道了,就是连人,也很难在其岸边行走。
没有办法,工程队就只能在其岸边,凿出一条凹型的槽道,将河水引入渠道中,避开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