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汉人北迁,凡愿意北迁的汉人。不论原籍是否北方,朝庭一律可以发给壮年男子每人十五亩,妇女孩童十亩的耕地,三年内赋税全免,官府还可以除欠种子和耕牛,十五亩土地,虽然只能耕种一季。可是只要都开董出来,即使是荒地也足够养活一个**,何况现在所分的多是熟地,只是暂时荒废数年而已,随着耕种几年,熟地的产量只会越来越高,这一条对于原藉北方的汉人来说颇具吸引力,一大半人已经回乡,让北有多少恢复了一点元气,只,对于原本是南方的汉人来说吸引力却不那数大,虽然南方大多数百姓家中加起来都不足十亩地,许多人要养活全家只能租种地主豪强的土地,承受高额的租税,只是故土难离,又担心满人还才卷土重来之机,即使是一些完全无地的纯粹佃户也不愿意移民,因此收效甚微,若是光靠北方原本南迁的汉人迁移,北方根本不足予恢复元气,而且最重要的还起不到缓解南方人口压力的作用,时于下一步的减租减息颇为不利,王福当然要想办法解决。
最快的解决方法当然是象明初那样由朝廷强行下旨迁移,强行迁移无疑会引起一些不愿移民之人的怨气,虽然这怨气过不了数年即可平息。王福也不愿意如此简直处理,这只是最后的手段,最好还是吸引南方汉人主动迁移,沈阳的收复无疑是一个契机。无论是北方汉人还是南方汉人,至少消除了安全上的顾忌,朝廷的政策对于南方一些无地或少地的佃户来说应当还才蛮大的吸引力,关键现在北方要进入冬季,不适合移民,否则现在朝廷就可以着手进行,回到皇宫,王福马上负责邸报编写的官员找来,让其在明天的邸报上除了刊登沈阳收复的详细消息外,着重点还要放在宣传向北方移民的各种朝廷优惠政策和好处上,负责邸报的官员是一名天启五年的进士,名叫余煌,绍兴人,曾官至侍读学士,崇祯时调任南京,嗟吃了十余年,甲中年,这些原先算贬摘南京的官员却抖了起来,当初余煌去负责邸报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