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酿成洪灾。洪灾波及松江、苏州、常州、镇江等地,直是震惊朝野。
要知道大明朝是一个高度发达完善的农业社会,江南是产粮重要地区,而以上这四地,又是江南各地中产粮的翘楚。
民以食为天,洪灾一至无数良田被淹,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没有粮食吃,就会发生饥荒,进而便会有流民,紧接着就是****......
当今天子爱民如子,当即派出工部左侍郎徐贯奔赴苏松治理水患。
这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干的好了功劳都是天子的。干的不好,黑锅却是一定要自己背的。
不过徐老大人二话不说,直接卷起袖子开干,颇有几分实干家的风格。
苏松河是太湖流域的一支流,最大的问题是淤泥太多。
治理苏松水患的关键也就是清淤。
徐老大人去到当地考察后,发现淤泥的问题不光是天灾,*尤甚。
许多当地的豪绅世家在苏松河道上修建堤坝,开垦良田。河道被堤坝分成七七八八的小块,不堵塞河道就见鬼了。
徐贯当即命令拆除这些堤坝,虽然也遭到抵抗,但他亮出钦差身份,工作还是顺利的进行了下去。
不过清淤泥只能算治理苏松水患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梳理,挖造新的河道。
当然,这些非一日之功,谢慎印象中徐贯要在苏松待好一阵子,一时半会怕是回不了京师了。
“徐侍郎不是在苏松治理水患吗,怎么会来余姚?”
谢慎半是好奇,半是欣喜的问道。
徐贯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好,属于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那一类人,和大名鼎鼎的海瑞海笔架有的一拼。若是能有他给自己撑腰,还怕什么李广李太监的养子谭芳?
“慎贤弟不会不知道徐侍郎是淳安蜀阜人吧?”王守仁顿了一顿,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