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八百二十四章 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

第八百二十四章 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2 / 5)

一毫的伤害。从伊拉克小男孩身体里拆弹,目的就是留个全尸,也展现了美国大兵的‘悲悯’情怀,而以身犯险寻找失踪小男孩的下落,更是表现出美军愿意与当地人‘和平相处’的心态。

宣传时完全可以这么说——詹姆斯在片中的所有行为,从开头的拆弹到最后的追击恐怖分子,都是不顾个人安危在拯救他人,堪称英雄主义的化身。

这样的“光辉形象”自然是全美主流意识形态愿意看到的。愿意树为榜样的。

如果让这样一部影片通过奥斯卡这个强势平台传播至全世界,无疑是重塑美军和美国政府形象的一次效果显著的公关行为,同样,经过前几年伊战反恐影片的反思、批判潮流,美国民众也正在缓慢恢复对政府的信任以及对战争的支持和认同。

影片中美军以正面形象重新出现、英雄主义回归,也是全美民众所乐见的。

奥斯卡毕竟事好莱坞的奥斯卡,是全美的奥斯卡,它的立场会偏向哪方可想而知。

其实,伊战、反恐战争作为对全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相关题材影片斩获奥斯卡只是早晚的事,只是之前的相关影片因为各种原因均为合格,而《拆弹部队》如今就出现在了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又用一种“无比正确”的姿态展现自我。

随后。作为制片人的乔治?克鲁尼也接受了采访。

他首先赞扬了影片和娜塔莉。

“《拆弹部队》的每一步制作流程,包括执导、编剧、摄影、音乐和剪辑,从一开始就都在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那就是一定要提升影片真实的触感。强调里面让人紧张的激烈程度,与此同时,还不能失去这些复杂的角色的层次感。”

“显而易见的是。娜塔莉?波特曼导演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电影导演,对于如何运用身体和心理的危险去影响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把握的恰到好处……所以当我听完她对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