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重要地作用。
萧布衣和杨广不同,杨广不信任手下,只觉得自己聪明绝顶。从建都、开河、修城到扩张,所有地事情杨广都是亲力亲为地制定,不容别人插手。指点江山的成就,杨广是不容别人染指。都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杨广这个皇帝大能,却是累垮了大隋。萧布衣入主东都后,看似轻描淡写,却已经细雨清风般的进行了几步改革。除了将军事指挥权利、作战方针牢牢掌控在手上。不容他人染指外,其余的大半事情,都是因循旧例,让东都百官负责。
他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大隋的制度,百官自然熟悉,做起来轻车熟路。每个朝代灭亡很多时候是因为制度体系已经不适应历史的展,而且成为展的桎梏,所以才被历史的洪流所颠覆,大隋颠覆不是因为体制地桎梏问题。却因为杨广进程过快,拉断了体制的弹性,有时候,太急进亦是违背历史规律,也会被历史毫不留情的淘汰。实际上,大隋地体制弹性却还远未到巅峰地步,萧布衣、魏征、杜如晦、马周、李靖、徐世绩等人都清醒的知道这点,达成共识,现在需要的是修补完善旧有的制度。而不是大肆变革。引民众危机。
其实萧布衣认识到这点的同时,李渊老谋深算。如何会看不到这点?东都、关中两地几乎同时都做着相同的事情。施仁政,还盗于农,促进生产,积极选拔人才,恢复三省六部体制,重立国子学,重新编撰审定律令,废除苛政重刑,重颁均田令,再施租庸调制!
所有的这些,杨坚做过,杨广做过,萧、李二人只需在这两代君王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萧、李二人不约而同的施展这些政策,只因为这些对于这个时代是有益地、展的、积极的,眼下进取天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天下弱势力多数已被兼并,强强势力对决,一拼军力,二拼内政。军力强盛才能开疆扩域,内政稳定才不会一战枯竭。当然展内政不但是战争的需要,他们亦需要用这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