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了火拼。
朱元璋在反复考虑后,决定在辽东建藩国,这是他考虑了近十年的方案,最初是用于防御蒙古,但随着蒙古势力逐渐衰落,他便将这个方案放弃了,但随着高丽不断向北扩张,朱元璋忍无可忍后,最终决定在辽东建藩,抑制高丽的北扩,他在诸多儿子中选中了十五子卫王植,他今年二十岁,弓马娴熟,正好对付高丽人,本来朱元璋是准备下半年才改封朱植,但辽东的不祥之感让他决定立刻在辽东建藩,正如李维正的猜测,他一纸诏书便将参加完太子出殡刚刚返回封地的朱植又叫了回来。
不过中军府这份奏折也同样让朱元璋呆住了,他忽然意识到什么,连忙翻到最后,这本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奏折果然是李维正所上。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又翻到前面,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李维正在奏折中写道:“臣深知高丽素为背信弃义之辈,其王骑墙之策久矣,早年明尊天朝,暗勾北元,所思所图皆为我天朝土地,今被耽罗岛局势所迫,不得已南撤,一旦耽罗岛归己,高丽必背信毁约、返军北上,陛下仁义终被宵小所趁,臣以为,大明已仁至义尽,高丽李成桂之流,非武力不能服之,若陛下有心南征高丽,臣愿为陛下献三策.......”
朱元璋一口气读完李维正的奏折,他轻轻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在处理耽罗岛之事上确实有些草率了,轻信了高丽的诚意,先还其岛,再要其撤军,最后还答应延迟半年交接,现在看来,很可能被李维正言中了。
朱元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便是知错能改,尽管他也要面子,会在改错的方法和时间上做文章,但毕竟他不会将错就错,死硬到底。
比如他罢黜了李维正,事后他很快便知道了炮轰釜山的真相和山东饥荒的惨烈,但他并没有立刻赦免李维正,而在过了半年后,才借口甘薯之功赦免了他,而李维正今天这本奏折上得恰到好处,言辞凿凿,甚至让朱元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