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人口也减少了八成以上。由于黄巢的伤害,这里的居民,普遍对黄巢都有些敌意。在宣武军的管理下,开封这些年的发展很快,似乎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繁盛的迹象。在中原地区的所有城镇里面,汴州是最新进入稳定状态的,各地的商旅,都愿意在此云集。
刘鼎还是初次到达开封,一路上少不了有些感慨。开封城外的庄稼地,都长着郁郁葱葱的禾苗或者麦苗,要是突厥兵在这个时候到来,对当地的民众,实在是最沉重的打击。然而,战事如此,谁也没有办法。大概是意识到危险的临近,在开封城的周围,已经看不到多少农民,想必都已经被集中到了汴州城里面。
他试图回忆有关开封的一切,但是,很遗憾的是,他的脑海里从来没有有关开封的回忆,或许是他从来没有进入开封,又或者是曾经进入过,但是脑海里没有留下相关的记忆。在他人描述的战斗经历里面,似乎也从来没有提到开封。或许,自己和开封真的没有任何的联系。
朱珍、牛存节、潘逸三人前出十里迎接刘鼎。
“使相大人。”朱珍等人都这样称呼刘鼎。
在一年以前,使相大人还仅仅指朱温一人,那是独一无二的尊荣。同时身兼同平章事和节度使两个头衔,自然是非常的荣耀,数量也是绝无仅有的,在朱温之前,只有宰相王铎有过这样的头衔。但是在刘鼎攻克了寿州以后,蜗居兴元府的皇帝李俨,似乎开窍了很多,在崔沆的大肆鼓动下,大把大把的赏赐地方节度使官职。开始的时候还要有点借口,后来干脆连借口都不需要了。只要是有人愿意往兴元府输送物资,只要是有人愿意反对淮西军,反对长安的傀儡朝廷,他都慷慨的授予各种高官。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李俨创造了赏赐官职的空前规模,不但刘鼎、赵犨成了使相,还有李昌符、朱瑄、朱瑾、时溥、高仁厚、杨守亮等人,也都全部成了使相大人,同平章事乃是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