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汉鼎 > 第355章 (2)

第355章 (2)(3 / 4)

人称之为《七箭下天山》。这不但是一套箭法,还是一套兵法,里面包含了薛仁贵攻略西域的全部心得,其中部分的细节也描述的非常清楚,对于日后的将军带兵平定西域具有划时代的借鉴意义。

薛仁贵在兵法的开篇写道:“以德服人,诚信为本。”这是薛仁贵在长期的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绝不是某个大臣随随便便提出来的建议。当时有关掌控西域的策略很多,有人主张将西域各族全部灭绝,有人主张西域各族全部内迁,也有人主张和西域各族和平共处,只是大唐对待西域的政策摇摆不定。政策的不断变化,自然给唐军的信用带来巨大的问题。薛仁贵提出以德服人,诚信为本的主张,正是建立在这样复杂的基础之上的。

然而,在后来的唐军将领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为了获得更多的功绩,唐军将领在战斗前,可以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许诺,包括赦免对方、保留对方财产等等,但是在获胜以后,往往会采取屠戮的政策,满足个人建功立业的**,将军个人获得了私利,对国家的信誉却是严重的伤害,导致西域各族原来越不信任唐廷。

玄宗时代的王忠嗣、高仙芝,在这一点上都表现的非常突出,他们最拿手的办法,就是在战前和敌人议和,诱骗敌人进入指定地点,然后大肆杀戮。这样的办法当然不是长久之计,反而导致西域各族对朝廷不再信任,往往是表面臣服,但是一有机会就反叛。恒罗斯战役中,葛逻禄的叛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之前大唐一连串错误政策的结果,它最终导致大唐失去了整个西域。

当然,话题扯远了。

在这里必须说明,薛仁贵虽然提倡以德服人,诚信为本,但是前提是彻底将对方击溃以后的以德服人,是对方投降以后的诚信为本。如果对方不肯投降,又或者是耍阴谋诡计的话,同样是毫不留情的。开国名将李靖虽然横扫突厥,但是就杀人数量来说,完全比不上后来的薛仁贵、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