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没有封死谈判的道路。做人要圆滑,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是张郁三岁就开始明白的道理。现在鹰扬军的实力越来越强,张郁绝对不愿意螳臂当车。之所以还坚守这常州,是因为他还没有被鹰扬军压迫到非投降不可的地步。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将来,张郁和鹰扬军并没有任何的仇恨,当初鹰扬军介入镇海地区的时候,张郁看准机会,率军悄悄离开延陵,一举夺取了常州。常州当然不是张郁的终点站,张郁始终都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进一步。他现在已经是常州刺史,想要再进一步,那只有向节度使的位置靠拢了。
只是,节度使的位置不是随便可以坐到的,刘鼎已经公开推举裴易靖为镇海节度使,裴易靖是世袭的裴国公,单就身份来讲,别人还真的无法和他抗衡,后面又有鹰扬军的大力支持,别人想要撼动他的位置,已经基本不可能。就连实力强大的丁从实,也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正是因为这一点,张郁显得特别的忧郁,他感觉自己的前途,完全是被刘鼎挡住了,如果刘鼎不出现在镇海,他就有可能更上一层楼。但是他在内心里告诉自己,自己不是因为没有拿到节度使的宝座,才对刘鼎产生抵触情绪的,而是因为自己还判断不准情况。只要看准了机会,他一定会做出恰当的选择的。
对于张郁来说,刘鼎的身份是个极大的问题。刘鼎毕竟是黄巢的儿子,他和朝廷的这笔血债,没有任何化解的可能,除非他准备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朝廷也不可能放过黄巢的后人,斩草除根这个道理,没有谁比出身皇家的人更清楚更明白,现在朝廷暂时和刘鼎和好,只不过是羁縻之计而已,一旦局势稍微平稳,刘鼎的小命就危险了。谁见过造反的人会有好下场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后代,都被唐廷杀的干干净净,只有滥杀,绝没有漏杀的。
刘鼎和朱温、李克用都有很深的仇恨,使得他的前途充满了阻滞。唐廷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