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迅速下降。安史之乱以后,唐庭对于武将的感情非常复杂,可以用又爱又恨四个字来形容。一方面,没有武将的支撑,朝廷根本无法打压地方藩镇,另外一方面,武将势力的膨胀,反过来又刺激了地方藩镇,导致朝廷运转更加的艰难。文官集团将症结部分归咎在武人的身上,导致文人和武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相互间的信任也越来越淡薄。
元和以后,地方藩镇势力极度膨胀,武人的地位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武将篡夺了节度使的权力,文官的地位却越来越低,除了在朝廷还能够勉强苟延残喘以外,在地方上,只有在某些比较安静的区域,例如舒州地区,文人才能保住他们的位置。无论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为了文官集团,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采取对武人的抵制措施。
例如今日之事,按理说,王博应该感谢刘鼎的鼎力相助,但是他没有,这里面显然是文官对武将的误解在作怪。刘鼎在霍山县的所作所为,王博多少都会知道一些,因此很可能已经将刘鼎列入了“乱臣贼子”的行列,只是因为鞭长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才会显得如此的冷淡,没有致谢就匆匆离开了。由此可以推断,除非是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情,王博是绝对不会主动地求助于武人的。
刘鼎点点头,缓缓地说道:“舒州的形势越是复杂,越是对王博不利,他来找我们的时间就越快。我们倒不用急,按时赶到怀宁就行了。骞迪,这些伏远弩和擘张弩都是好东西,派人送回去霍山县交给沈梦他们,如果淮西军从走马岗进攻的话,足够他们头痛几天的。”
萧骞迪笑着说道:“省得!”
一行人回到三祖庙,王博和殷红林已经走了,千藏大师也已经龟缩到觉寂塔,只有知客僧在门口迎接他们,殷红林在这里留下了足足一斤的天柱剑毫作为感谢,但是知客僧始终挡在门口的位置,显然是因为他们煞气太重,怕影响了寺庙中的佛气,不让他们进门。知客僧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