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派必然能够找出种种借口以阻孙权出兵,那就压根儿不会有什么孙刘联合、赤壁鏖兵的事儿了。可是曹操这么一威吓,江东必须赶紧把如何应对曹兵的事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而主战派便勉勉强强地占据了上风。
可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鲁肃之外,包括周瑜在内,也没谁想着真跟刘备联起手来。就周瑜的态度,分明觉得刘备势弱,可以抓来当炮灰用,等到战胜以后,再一口吞掉他也不为迟啊。可以想见,倘若对面不是穷蹙的刘备而是名正言顺的荆州之主刘表,周瑜很可能不愿意答应联盟之事,而即便答应了,这联盟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曹操还在打荆州呢,我东吴出人出力帮你把曹操赶走了,你刘表仍然占据荆州八郡,对我们有啥好处吗?唇亡齿寒,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当面对的时候,又有几人愿意为盟友去火中取栗,而不思趁机背后捅刀子的?
所以是勋劝告曹操,你得等把荆州基本平定了以后,把荆州水军牢牢捏在手里以后,再去招惹江东不迟。
曹军势大,再加荆州降卒,为什么在赤壁会败得那么惨呢?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曹军因速胜而骄,荆州水军才易主而疑,以骄兵驭疑卒,那焉有不败之理啊?倘若曹操能够先稳住江东,能够在荆州多一段休息期、整顿期,或许就不会吃那么大败仗啦。
此时的天下大势,与原本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勋更不可能警告曹操要提防东南风和黄盖诈降,他就只能依靠后人对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给出了这么一条建议。至于曹操听不听呢,这事儿他决定不了,至于江东没了鲁子敬是不是还会出别的什么强人,会不会真肯为刘表火中取栗,共拒曹操呢,是勋也无从判断——反正我的能耐就这么大,尽到了我的责任就成。
因为是勋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东征辽东公孙氏之事上啦。
曹操因为是勋麾下并无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