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好筹思攻城之策。
诸葛亮当即请令:“弟子愿为使入城,以说公孙氏来降。”
主力已然陷入困守之境,敌军又已逼至近郊,理论上来说,公孙家没啥翻盘的可能了,除非形势有了出人意料之外的转变——比方说柳毅突然自乐浪出兵来援;比方说是勋没能围住公孙模,被他突下首山遁去;比方说高句丽或者鲜卑突然大举南下。不过上述任何一条变化的可能性都不超过百分之五,几可忽略不计。
所以公孙家要么还幻想城防坚固,打算死守待变,要么就该考虑投降的问题了。当然啦,若能说动公孙康投降,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即便乐浪郡都有可能兵不血刃,传檄而定。只是是勋对此并不报什么幻想——不是人人走到绝路后都会放弃的,尤其是那些世之枭雄,惯常宁死不降,因为他生存的意义,就在于他的野心,野心若丧,活着也没多大意思。
公孙度且不用说了,那么公孙康算枭雄吗?即便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就原本的历史上他久镇辽东,拓地无数,就可见有乱世枭雄的资质。他会投降?可能性真是不大啊。
然而再小的可能性,也必须去试上一试,因为败亦无损,倘若成功,那收益就太大了,何乐而不为呢?只是派谁去襄平游说?诸葛亮想去,安全吗?
大概是看懂了是勋神色中的犹豫和担忧,孔明淡淡一笑:“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而况我今为汉吏,而公孙亦汉臣乎?先生勿忧。”是勋心说得了吧,古往今后,有多少人就被这“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八个字给害死了?乱世枭雄啊,哪有什么节操,哪管什么规矩,如今城守孱弱、人心不定,说不定正好斩使以明死战之志呢!
可是除了诸葛亮,一时又想不起派别的谁人去为好。逄纪当然是不能去的,去则必死,就算自己乐意,他本人也不会答应啊;阎柔还要协助自己统驭三军,以困公孙模,也脱不开身;田畴恰好不在军中,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