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保障朝廷的威信,其实是不想对荆襄的世家大族下狠手。要是把曹操换成袁绍,他可能就不会这么劝啦,因为袁绍本人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但曹操不是,而且曹操近几年的行事风格虽然比兖州时代有所缓和,但还是憋着劲儿要打击世家大族——我不再跟杀边让那样硬挑你们的错了,但你们也谨慎点儿,别错大发了让我揪住,则我绝不轻饶——孔融对此是瞧得很清楚的。
所以此番出征之前。他就曾经多次委婉地劝说过曹操,说袁绍战败,已不足为患,何必劳民伤财再动刀兵呢?你派是宏辅等能言善辩之士跑河北各郡国去游说一下,说不定袁家直接就垮了。岂不是好?
曹操对这种屁话当然是嗤之以鼻。一方面袁家那么大的势力,你不去狠狠推他一把,怎么可能自己垮掉?河北地方广袤、户口繁盛,要是不连出重拳,说不定哪天袁绍就缓过劲儿来了。另方面我就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沉重打击一下河北的世家大族啊,说不定还把自己身边儿那些世家大族。找个跟袁家挂靠的机会,也给小小收拾一下——比方说弘农杨氏——怎能等着他们自己想通了,主动投靠过来?那不是没有借口了吗?
所以曹操拒绝了孔融的请求,还派荀彧等人去当面驳斥孔融的妄想。但是孔融不死心,这不又写信过来了——他说袁家四世三公,本为朝廷柱石。一朝踏歪行错,应该允许他幡然悔悟,朝廷当以德化之,不当以兵伐之。同时还说,自己刚得到消息。江东孙策又有挥师渡江,袭击许都之意,孙策枭獍之心,不服王化,那才是朝廷的大敌,希望曹操以攻河北之军,掉头去打江东。
在对待世家大族的问题上,孙策比曹操更激进,纯以武力压服,不听话就砍——孔融要是在江东,这会儿脑袋就已经掉了无数回啦。所以同为割据诸侯,孔融同情袁绍、刘表,独独容不下孙策。
是勋把信读完,真是哭笑不得。曹操还要当面问:“宏辅以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