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汉魏文魁 > 第二十六章、熹平石经

第二十六章、熹平石经(4 / 5)

弯绕比较多,平常想得挺远。最善长趋利避害,相信他跟着是勋西行,活着回来的可能性比司马孚要大,所以商量了一阵子,也就勉强答应了。

是勋这才是意外之喜,于是急忙去拜见司马防。跟他告辞,然后就带着赵咨和司马懿上了路。他原本还想请司马防写几封书信,方便带到关中去征辟某些名士的,但如今既然把人家儿子给拐上了,信就可以免了吧——赶紧走。省得他们家人再改主意!

司马家乃温县之首,家大业大。有的是洋蜡……哦,骡马,所以就选了两匹马给赵咨、司马懿,让他们跟着是勋一起疾驰南下,随即渡过黄河,仅仅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与夏侯渊等两千骑兵会合。

于是略微休整一番,翌日继续西行,过偃师而趋雒阳。在雒阳城中暂居一宿,司马懿突然跑来跟是勋说:“昔董卓火烧雒阳,挟驾而西,石经尽遭毁弃。今天子既迁许昌,郑康成先生仕为大司农,郑门弟子并列五经博士,侍中何不上奏,请再立石经,以孚天下士人之望?”

这一路上,赵咨表现出了相当好學的一面,逮着什么问什么,上从朝廷动态、百官贤愚,下到夏侯渊所部骑兵的编组、武器、马镫,无不诚心求教。司马懿却一声不吭,光用眼睛瞧,用耳朵听,赵咨问什么,他也把脑袋凑过来,赵咨不问,他也不开口。这回还是他第一次主动跟是勋搭话,是勋感到非常欣喜——司马仲达就是司马仲达,这个主意出得不坏啊。

司马懿所说的石经,史称“熹平石经”,乃是灵帝熹平四年,为了正定五经文字,方便太學授课,命人将五经并二传校订后刻石四十六块,竖立在雒阳太學门口——据说蔡邕就是主要的校订者和书写者。这年月还没有印刷术,文字传抄,多所讹误,所以有个官方的石刻定本,谁都可以去对照、抄写,也算是经學界的一大善举。只可惜,这工程花了六年的时候才始完成,然后在太學前面才竖了十二年就让董卓给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