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损了五六员大将,不由得心生畏惧。眼见着赵云逃走,却无一人追赶。
赵云从重围中杀出来,已是浑身浴血。
有敌人的血,也有他自己的血……从凌晨到正午,他足足杀了一个晌午,期间水米未进,这体力不免透出了不足。不过,他并没有急于撤离,而是继续在乱军中寻找麋夫人的下落。
向朗背他而走,险些使他陷入死地,可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他忠于的是刘备……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找到麋夫人和大公子刘禅。若不然,确是愧对了刘备对他的看重。不过,内心深处,却不免有些发冷……我千辛万苦前来为你向朗解忧,你怎能就这样背我而走呢?
赵云姓情耿直,却不是个傻子。
如果说,在刚开始他还没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那么时间一久,他也能反应过来。
莫非,又是为了那立嫡之事?
赵云不愿意参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却不代表,他不清楚那里面的猫腻。事实上,自荀谌故去之后,旧有的刘备势力,和新兴的荆襄派系,一直都在纠缠不休。之前,有荀谌在,凭借荀谌的资历和声望,以及他那无人可比拟的家世,双方一直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但荀谌死后,诸葛亮虽然挑起了大梁,却达不到荀谌那种威慑力。
荀谌死前,勿论是诸葛亮马良等为首的荆襄派系,还是张飞陈到麋竺这些刘备老臣,都极为尊敬荀谌。甚至包括那位素来轻士大夫,重庶民的关二爷,对荀谌也是保持足够的尊重。
偏偏,荀谌死后,却无人能取代他的位子。
而刘禅和刘理的出生,则使得这种内部的矛盾,在不经意中尖锐起来。
赵云不明白,刘备为何迟迟不肯立嫡。也许,刘备有他自己的考虑,毕竟而今基业未成,这立嫡就成了笑话。可问题是,你认为基业不成,但那些在你手下做事的人,却有其他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