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严法,你可愿意?”
贾逵闻听曹朋认可了他的主意,心中顿时兴奋起来。
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才能,但由于家境不好,背后又没什么靠山,故而在绛邑为政多年,却迟迟不得重视。建安七年,他又丢失了绛邑,使得贾逵心中感到无比悲苦。他希望能有人赏识,但却找不到门路。邓范虽然对他极为尊重,却背景仍略显不足。所以,当贾逵听说曹朋出任北中郎将,而邓范要前往河西的时候,也是主动随行。开疆扩土,是所有大汉男儿梦寐以求的功绩;而最让贾逵心动的,还是曹朋的名声和背景。若得曹朋看重,贾逵也就算有了出头之曰。
君不见,昔年追随曹朋的人,最差如今也是一个都尉。
更不要说甘宁这等人物,已独领一军,渐渐成为军中的悍将。
甘宁有真才实学不假,但如果他没有跟随曹朋的两载光阴,恐怕也难得曹艹重视。
曹朋说的很有道理,他现在所要做的,是站稳脚跟。
在河西推广屯田,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里没有盘根错节的豪族,而是羌胡肆虐之地。许多地方,都属于无主田地,早已经荒芜。只要能站住脚跟,才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对付那些羌胡,即简单又复杂……胡人无信义,单纯的怀柔不可取;胡人姓剽悍,一味的打压,也不是办法。软的一手要有,硬的一手也不可或缺。总之,这刚柔之间的平衡点,并不好掌握,需要仔细的揣摩。
贾逵所要做的,就是先在曹朋心里留下印记。
他也知道,曹朋的大队人马还没有过来……一俟曹朋那些亲随亲信到达河西,他再向上前,可没那么容易。
曹朋,看着贾逵,也不可避免的露出欣赏之色。
只是曹朋并不知道,他眼前这个年轻人,也是个历史上颇有名气的角色。贾逵自身在曹魏最后做到了关内侯的爵位,政绩和战功都极为不俗。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