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曹贼 > 第196章 恩义

第196章 恩义(8 / 9)

他揽着黄月英纤细的小蛮腰,并肩坐在江堤上。

江水滔滔,斜阳似火。

在夕阳的照映下,两人的影子渐渐合在一处,再无半点间隙……——————————————————————————第二天,曹朋带着甘宁步骘和夏侯兰三人,领精卒五十人,赶赴海陵县。

从东陵亭到海陵县,距离并不算太远。不行约半天时间,便来到了海陵县城外的兵营门前。

营盘的面积不大,大约有三五亩地的样子。

一面火红色大纛上,书‘海陵精兵’四个大字。不过在阳光下,无力的低垂着,看上去死气沉沉。

不过,营盘里的军帐,错落有致。

从外面看,虽显得有些残破,却依然能感受到隐藏于其中的杀戈之意。

想当初,这支海陵精兵,曾保护整个淮南的盐路不受袭扰。数十年的杀戈征战,其底蕴犹存。

甘宁忍不住赞道:“这屯将,倒是个有本事的人。”

步骘说:“那王旭也算是一个将才,海陵废置以后,他硬是带着五百精兵,不靠州府的粮饷,硬生生撑到现在。你看整个广陵郡,到处有水贼盗匪。偏偏这最偏远的海陵,能太平无事。”

“他们靠什么为生?”

“公子,你说呢?”

曹朋闻听,不由得笑了。

昨夜,他查阅过海陵县的资料。

从表面上看来,海陵县太平无事。可实际上,这支海陵精兵,就是海陵县最大的盗匪集团。

想想看,一无粮饷,二无补给。

靠着一个只有一万三千人的小县城,这五百精卒,如何生存?

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兵吃饷,没饷为贼。这天经地义,似乎也算不得什么奇事。东汉末年,特别是从黄巾起义之后,官匪合一的情况极为正常。打起旗号就是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