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的创始人,人家去上海唱戏,也是俩仨月时间,人家挣七千五,能比吗?
那年间,京剧是真辉煌,是真正的主流艺术,现在就不行咯。
听书轩开张的第一天,也来了不少人,媒体朋友们也都来了,观众也来了好几百人,把座儿挤得满满当当的,这都是冲着何向东来的。
何向东现在已经是传统艺术行当最红的一个艺人了,以他现在的走红程度离一线明星也不远了,接下去就是积累了,人气也是要靠慢慢积累的。
当然了,也有人在积累的途中掉下去的,这都有,也很正常,不过就何向东目前的态势来说,他后劲还是相当足的。
以前老书场说书都是按照一年来算的,一般是老板找好四个说书先生,一人说一个季度,基本上是这样,然后你们四个人约定好,谁先来谁后来,包括说什么书,这都得提前定好了,省的撞车。
然后第一个先生开书之后,这一个季度就都是这一个面孔了,没别人了,他会一直说下去的。
成本大套的一套书就能说好几个月,当然他也有可能选两个中篇,这都是随人家自己决定。
当然现在就不行了,这书场得靠何向东来拉人气,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来,单有何向东那一个季度有人来听,其他时候都没有,这不完蛋了嘛。
再说何向东可忙了,让他连续一个季度每天都盯在这里,他可没这个时间,所以他现在定下来的就是一周来这里说两次书,其他时间其他人盯着。
园子里面常驻的演员就有杜岳峰,还有评书门几个很优秀的评书艺人,西河门的也来了几个,都是说书的,也就不在乎什么门户之见了。
晚上,何向东先上去开场说书,今天一晚上三位先生说书,何向东开坑《济公传》,杜岳峰开坑《西游记》,西河门的评书艺人马黑白开坑《聊斋》,这马黑白长得就有点鬼里鬼气的,适合说这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