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攒底的演员一定是唱京韵大鼓的,不能是别的艺人。
这种规矩就让其他行当艺人觉得很不舒服了,相声行里面也有一位艺人觉得接受不了,这人的名字叫做侯宝林。
那时候的侯宝林可不是后世的相声大师,相声行当的当家人,他在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相声艺人罢了。
但是他还是觉得这种老规矩不合理,按照这种规矩也就是说自己就算艺术水平再高,观众再支持,也就顶多能排到倒二,这不公平啊,再说攒底的比倒二的份子钱多一倍呢。
在旧社会艺人的地位很低,尤其侯宝林那时候的腕儿也不大,他也没办法也没能力和园子老板掰扯这些事情。
经过他的不屑努力,他终于演到了倒二的位置了,但是攒底的依旧是雷打不动京韵大鼓的艺人。
终于有一天那位艺人生病了,来不了了,园子里面临时缺人。然后园子老板就让倒二的侯宝林顶上去了,年轻的侯宝林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那一晚的那一场演出,老侯爷和他的搭档两人是卖了死力气演出了,现场观众的气氛也极度火爆,底下观众给的赏钱也是一摞一摞的。
老侯爷终于放心地笑了,这一晚他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把他放在最后攒底的位置是能帮园子挣更多的钱,按理说老板为了钱也该把老侯爷他们放在最后攒底了。
可惜啊,第二天老板继续让老侯爷做倒二,最后攒底的还是那位京韵大鼓的艺人,老侯爷郁闷地快吐血了。
唉,这位老板也是性情中人啊。
现在时过境迁,相声的发展早在很多年前就超过京韵大鼓了,现在传统曲艺集体都没落了,大鼓更是沦落到没人听的地步了,唉……
何向东打着板继续唱着,脸上的表情很丰富,他本就是相声艺人出身,对幽默是理解到骨子里面的,现在唱滑稽大鼓更是把里面滑稽幽默的地方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