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游牧民族,与鲜卑同为东胡族的一支。
秦朝时,匈奴人马踏东胡,统一了大草原。东胡战败后,其部族四分五裂,其中有一部分民众迁居到了乌桓山一带居住,此后东胡的这部分民众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部落以乌桓山的山名来做为部落的名字,称为乌桓,这便是乌桓族的由来。
汉武帝时期,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等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的管辖,不得让其与匈奴通,并且将乌桓人分成若干部落,每个部落设置首领一人,称为大人,各部落乌桓大人开始各自为政,互相攻伐,所以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到了东汉末年,乌桓的人口由于连年征战,逐渐减少,加上世仇鲜卑人的侵略,使得乌桓人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阶段,不得不依附着大汉朝生活。
但是,大汉朝也并非是一棵长青的大树,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大汉朝名存实亡,昔曰一棵茁壮的大树,如今已经变得腐朽不堪,乌桓人于是趁机反抗大汉,掠夺幽州。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汉朝再不济,也不会让乌桓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撒野。
所以,大汉朝派去了刘虞,擢升了公孙瓒,二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率军抵抗乌桓人,最终瓦解了乌桓人的进攻。
此战之后,更使得公孙瓒一战成名,白马将军之名,更是在乌桓人中声名大振。
也就是在这次反抗失败之后,乌桓人好不容易积蓄了很久的家底,一下子全部打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