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然后立即让人在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明自己不是篡汉。”
“之后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专家侃侃而谈。喜不自胜道:“这些字十分清晰,都在与之对应的地方……”
“问题是。这些细节在史上记载得很清楚,不仅我们知道,古人也一清二楚啊。”
这个时候,周老摇头道:“单凭铭刻的字,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况且,你们没有发觉吗,这枚玉玺的色泽有异。”
“色泽?”
俞飞白等人连忙细看,只见玉玺的色泽温润,却有几分偏向于蓝色。
“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这是蓝田玉的特征。”
周老提醒道:“尽管说蓝田与咸阳接近,秦始皇用蓝田玉雕刻玉玺也十分合理。然而,大家不要忘记了,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改成,而和氏璧却是所谓的荆山之璞。不管荆山之璞是什么地方的玉石,但是肯定与蓝田玉有差别。”
“再说了。传国玉玺在元顺帝北逃携至漠北后,就下落不明。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遣徐达率军深入漠北,穷追猛打残元势力,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索取传国玉玺。然而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之后明成祖朱棣登基,更是屡征大漠,甚至最终驾崩在征大漠的途。估计不仅是好大喜功,恐怕也有追回传国玉玺,以证明自己帝位合法性的因素。”
说话之间,周老微叹道:“不过在明史之,却根本没有朱棣找回传国玉玺的记载。不然的话。以他的性格,恐怕早就弄得举世皆知了,不可能秘密收藏。”
周老的意思,大家也颇有几分明白。毕竟眼下的黄金赑屃造像,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朱棣的手笔。那么这玉玺,也有可能是他的杰作。
大家都应该清楚,朱棣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