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老微微一怔,多多少少也有几分意外,不过很快就释然了。毕竟他本身也曾经把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书写,更不用说有赵孟頫、祝允明、董其昌这些事例在前,可见二合一的情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同一时刻,有人赞道:“这字,写得挺好的呀。”
既然是书画协会,肯定有人研究书法,他们看了一眼,就觉得长卷字体布局疏密有致,墨迹浓淡相间,首先第一印象就很好。接着再深入研究的时候,一些人顿时皱起了眉头。
不是觉得不好,而是……太好了。
“高手,绝对是高手。”
片刻之后,一个老人有些激动的叹道:“这些字的笔法丰润,字体结构舒展,横轻竖重,深得苏东坡书法的精髓。”
这个老人的评点,就是苏东坡书法较为明显的特点了。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名家,苏东坡用笔重按;黄庭坚用笔轻慢;米芾用笔快;蔡襄则喜用涩笔书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显著风格,恰好这个老人就是学习苏东坡行书的,对于苏东坡的字体非常了解,也知道临摹仿写的难度,所以看见有人写得这么逼真,肯定忍不住感叹起来。
“没错,太像了。”
旁边有人附和起来:“就算是大字书,笔法却自然不拘,多带行书笔意。这与东坡居士不强调书法严谨法度的风格如出一辙。”
由于字卷太长了,正好每人看一段。有人看开头,有人看间,自然有人注意到卷尾。就有这时,有人表情古怪道:“不仅是书法风格相近,连笔款也是东坡居士。”
“什么?”
许多人吃了一惊,连忙涌到了卷尾观看起来。
“不仅是落款,还有东坡居士本人,包括黄山谷、朱熹等人在内的跋尾。”适时又有人开口提醒起来,他的表情也十分复杂,那是一种夹带了惊喜、茫然、迷惑、怀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