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最才子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强的一届会试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强的一届会试(3 / 5)

看,发现这其中除了徐阶外,还有不少都是严党的人。看起来,严党试图借这场考试吸纳新血的传言并非虚言。

这情形,就连吴节都能看出来,嘉靖在位四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自然明白严党的心思。

冷冷一笑,提起御笔在上面划去了几个人的名字,只保留一个总裁,两个副总裁的名字。至于十八房同考官的名字也划去了几个,换上新人。

这几个新人都不是严党的人,也不属于朝中任何一个派别。

显然,皇帝在没看到这份呈文之前,对让谁做考官已经胸有成竹。

景王见父皇一口气换掉了好几个严党的考官,他和严嵩本是盟友,心中有些失望:“父皇,临阵换将,乃是大忌。”

嘉靖转头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什么忌讳,谁的忌讳?”

看到父亲眼睛里的寒意,景王心中一惊,讷讷道:“父皇要乾纲独断,自有用意,却不是儿臣所能理解的,儿臣刚才也是随口一说。”

嘉靖的眼神才柔和下来。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考生的名额。

如果严党有意壮大自己的阵营,定然会将名额往高了报,中的进士越多越能充实自己的基层。

实际上,如今的内阁都是小严一人说了算,他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说起明朝进士的录取名额,自来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依照人口数确定新科进士的数字。

一般来说,一亿人口,每三年录取一百到两百个进士。

这些进士一旦中榜,可是要直接任命官职的,最差的也得实授一个知县。可全大明也就一千多个县,若录取的进士多了,官多民少,国家财政可负担不起。

不像后世,一个只有三十四人口的农业县,吃财政饭的就有三四万人。官民比例十比一,用惊世骇俗四字来形容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