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地方读名校,我就自己制造一个名校出来。
名师加上优秀的生源,再以海量的金钱辅助,就为了让自家的嫡长孙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朝第一权贵陆炳的手笔还真是惊人。
吴节既佩服又感慨,即便在现代社会,中国人对后代的教育重视程度也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不过,转念一想,吴节却发觉这不过是陆炳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
名师,什么是名师,以陆家的身份,至少也得请张居正这一级别的吧。可真有这样学术水准之人,谁不是进士出身,前程远大,怎肯去他家任教?一般来说,民间私塾老师大多是秀才,富贵人家能出高薪请个举人就算不错的了。
至于学生,陆家又要求有秀才以上的功名才能入学。读书是一件大费钱财的事,功利姓极强的事情,都奔入仕做官,出人头地去,要供养一个读书人,通常到要举全家族之力。
真能考上秀才的,在古代社会都是人尖子,也多是殷实人家子弟,必然被整个家族细心呵护,不缺钱也不缺少良师。
等到中了举人,大多要准备去考进士,实在考不中的,也都准备去补个职,做官去了,谁还有心思读书?
陆家每月五两银子的供给,又没有拿得出手的师资力量,对有功名的读书人确实没什么吸引力。
当然,也有寒门士子为了吃饭问题投考的,或者有心依附陆家的权势,这样的人应该不是很多。
听了半天,那姓赵的说起话来越发地没有边际,到最后竟然鬼扯到陆炳平曰间吃饭用的是金筷子,解手用银子做的厕筹上面。吴节听得无聊,又喝了几口茶,就走出了茶舍。
又走一一会儿,看了几家朝廷贵人的大宅院,很有些意思,若换成当初大学里那个专门研究古代建筑史的教授,早就激动得泪流满面了。
正看得入迷,不觉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