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锦衣夜行 > 第612章 畅所欲言

第612章 畅所欲言(7 / 8)

云散了,如今根本没有推行的条件。

说来说去,最可用的政策只有募兵和征兵这两种,募兵主要是从东汉开始的,中间被府兵制所取代,到了宋朝再度发扬光大,事实证明也是不成功的。那年头,好男不当兵,东汉和宋朝的募兵制,最终使得兵员素质持续下降,军纪败坏,根本不堪一战。

而征兵制呢?在阶级分明的年代,行政实施能力是个大问题,夏浔的解决办法是,主体采用募兵制,部分采用征兵制的特点,建立精锐常备兵团,同时部分保留军户制,建制上形同于宋朝的禁军和厢军,却又不尽相同。

朱棣起兵靖难时,因为兵员短缺,曾经施行过募兵制,广募北平、保定、永平三府青壮从军,百姓未必愿意当兵,尤其是那种情况下,实际上就是强制姓的征兵,这种兵制在他登基之后才停止。

在实际的历史上,明帝国对于军队建设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土木堡之变,大军丧失殆尽,明景帝就曾招募天下义兵。再往后,如戚继光募兵所建之戚家军,俞大猷募兵所建之俞家军,都堪称劲旅。征募士兵组成的军团战斗力普遍较军户制军团要高得多,这一点不止朱棣清楚,在场武将心里都清楚。

因此,夏浔一说,朱棣就马上了解了这项兵制改革的优劣,不觉大为意动。实际上他现在的主要心理障碍,倒不是对夏浔所倡议的兵制改革有想法,而是担心两点,一是这样做是改变祖制,而眼下,还没有什么影响军队、军力的严重情况,需要朝廷做出重大变革,另一点就是军费开支势必要比军户制大得多。

所以,尽管夏浔已将其优点充分阐述,众文武一时也提不出强有力的反对理由,朱棣还是有些犹豫,不能马上下此决定。等夏浔说完,其余大臣也没有什么意见表达,朱棣便道:“杨卿所言自有道理,但是军队之制,国之大事,不可不予慎重,此事不急于决断,众爱卿回去之后好生思量思量,权衡利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