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奋斗在新明朝 > 三百六十四章 就差死而后已了…

三百六十四章 就差死而后已了…(4 / 5)

。这事虽然虚,但说重要也太重要了。迷信点想,万一弄错人坏了气运怎么办?祖宗不高兴降下天罚怎么办?

不过朝廷有很多实务要处理,总不能为了这些过于意识形态的务虚事情而耽误,所以也没再专门为了二人争功开朝会。只是在每次朝会或者廷议上讨论完别的事情后,顺带的议论一下此事,连续这么几次都没出结果。

一开始,凤阳巡抚出于种种原因是占有优势的。

但守陵太监海公公上了第二封奏章,仔细分析了决泗州大堤泄洪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果断牺牲泗州才是祖陵救险的基石,如果没有将泗州一带变成行洪水道,从根本上减轻了祖陵大堤的压力,其余都无从谈起。

自此情势又有点变化,天平渐渐朝李佑倾斜,又与凤阳巡抚扯平了。

朝堂上的聪明人都觉察到,为何能言善辩的李佑至今不上奏本?这可是关于他的大事,他这特大号嘴炮能憋着不发言?

十月初六,大早朝过后,慈圣皇太后御武英殿视事。

通政使抱着一摞奏本奏道:“两曰内连收数封奏本,皆与祖陵事有关,臣谨并作一起进奏。”

顿时满殿目光都看向他手里的几封奏本,钱太后众望所归的问了一句,“可有那李佑的?”

“还是没有。”通政使很遗憾道。

如果是李佑的奏本,钱太后肯定自己先看过再说。但这不是,她就无所谓了,便谕示道:“念!”

“其一,泗州士绅军民三十二人联名弹李佑疏…一夜之间吾乡田土尽委洪涛,登高望之如海。同乡百姓逃散四方,饥寒无依,生死不保,欲出无路,欲归无家,历历惨目,言之痛心…非正法元凶不足以平民愤…”

殿中诸公听到了都没有什么反应,各地天灾惨事太多了,泗州这次因为提前有了准备还算好的。根据经验,其中或许还有为了控诉李佑的夸大之词。而且这奏请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