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史书具有上帝视角的后人和当事人相较,感觉自然不一样。
例如眼前这本弹劾文渊阁大学士的奏疏,如果导致了该阁老下台,那就是大事件,说不得史书里要记上一笔;但若回音杳然,便只不过是每年成百上千垃圾奏疏中的一本,没人关注。
到底后事如何,不是在朝数十年、深谙典故的老油条,此刻根本判断不出来的。
扔下奏疏,李佑不由得哑然失笑,自己真是太入戏了。没必要想这么多,他又不是山头大佬、庙堂宰辅,艹这份心真是多余了,专心干好本职工作分拣奏章才是。
当然,最繁难的照例分给袁大学士,看看在曰积月累下,这位阁老可以支撑到什么时候。有这么个撕破脸的仇家同在内阁里,叫李佑很不舒服,一朝得志当然要想办法挤兑走。
估计有人奇怪了,这伎俩也能难住袁阁老?堂堂的宰辅大学士,连这点担当都没有么?
形势微妙之处便在于此了。近年来内阁渐渐蚕食侵夺各方权力,发展到今天当然有足够的担当和权势去承受各种压力。内阁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是不大。但实行分票之后,责任到了人,问题就出来了。
若几个大学士有意识的分担责任,每人一方面还可以应付。但如今李佑公器私用公报私仇,故意分给袁阁老处理所有繁难政务,让他一个人触及到各种复杂的利益矛盾。
这情况下,袁大学士如果做事,就肯定要得罪很多很多很多人,但不做事就要先被李佑弹劾尸位素餐,而且是人证俱在。这相当于本该由内阁全体承受的压力加于他一身,岂是轻易好受的?
如果袁阁老的威望强到一定地步,也能硬扛得住,便如当年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可惜袁阁老没这个水准。李佑就等着他忍受不了辞职回家,或者惹了人犯了错被迫引咎辞职,做得越多错的越多嘛。
确如李佑所想,这段时间袁阁老苦不堪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