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由千岁保举升官以为根基的,虽然人数不多。”
放鹤先生说的不详细,但李佑可以据此猜出很多内情。
八成这先皇比较多疑,对身后事想的复杂一些。既担心权臣尾大不掉欺凌孤儿寡母;又担心皇后听政心里不向着朱家,毕竟她是女流外姓;而且更不敢让同姓宗藩辅佐儿子。
所以这先皇就只好让最亲近信任的自家女儿出头佐助保护小天子,同时给她各种便利。在大明体制下,一个公主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有挟制天子、篡朝听政之类的变故,又是姓朱的,比较使先皇他老人家放心。
帝王家之事真是…李佑摇头叹息。他一直以为是长公主争权夺利,现在看来都是替当皇帝的弟弟艹心啊。
次曰,李佑去都察院拜访赵总宪。那些御史弹章总是个问题,请左都御史帮忙压制一下也好。
不过赵总宪表示没有办法。
一百多个监察御史都是有密奏之权的,业务上读力姓很强,有事情可以不经都察院直奏君前,左都御史也不能在中间强行插手。
左都御史作为都察院大头目,职责在于调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巡按御史的差事,以及各御史的差事总结和任期考核。还有方面大员巡抚名义上也是都察院外派官。
可以看出,左都御史对普通监察御史的影响力重点在于调遣和考核,而监察御史在任职中如何行事,左都御史原则上是不干涉的。
不过原则归原则,国朝做事从来都是看人下菜的。手握考核调遣大权的左都御史想要去直接指挥监察御史行事,当然也可以做到。
但还存在一个情况是,监察御史人数众多,作为朝廷喉舌耳目之官,是大佬们必争之地,美其名曰养科道之望。所以御史这个群体,内部山头林立,派系十分复杂。
即便身为左都御史,有大批唯马首是瞻的亲信御史不奇怪,可也不可能把所有御史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