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心态?边喝酒边想,难道是做官久了产生的变化?
确实,与官场中风云变幻比起来,穷酸文人之间的小计较如今看在眼里实在太无聊了,无论是收益还是乐趣,都远远不如官场争斗。
赢又如何输又如何?能升官发财还是飞黄腾达?除了虚名之外能有什么实际收获?
他这几天殚精竭虑,头脑洗炼过一遍再回头看文人争风行径,真觉得幼稚。大概他现在已经不需要这种风头了,诗词也就和别人的八股文一样,敲门砖而已。从头到尾他的追求不是诗词传世,而是功名利禄啊。
想至此李大人心生顿悟之感,修为更上一层楼…或者说又堕落了一层。
在李佑陷入冥想这点时间里,邹先生不知讲了些什么大道理,最后一句:“为何今人不如古人,愿听阁下高见。”
虽然那么想的,但此时李佑似乎仍不能让于人…兵部卢尚书在朱放鹤面前吹嘘他的诗词功夫是天下第一,自己的脸可以丢,但老尚书的脸能丢么?
仰头喝完杯中酒后李佑道:“若论诗词,在下有绝句述之。”随后吟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搔数百年。”
“好!有大心胸!”朱放鹤喝彩道。
邹先生欲说话,却又听李佑说:“这是论古今其一,其二,文章体制本天生,只让通才有姓情。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
“亦好!通达的很。”朱放鹤继续点评。
小骥先生又要说出点什么,却再次被李佑抢在前头念出了第三首:“论古今其三,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时文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虚江诗。”
邹小骥这回先开了口道:“此处李大人未免自大了。”
李佑畅饮,带着酒意乜斜邹小骥道:“如何自大?且听我记心得三首,其一,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