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上来说,董卓挟天子以令天下显然是背诏委兵的逆命之人,而袁太尉却占着大义名分,更兼天下士人皆出世族,不论现在如何,若是投向董卓,将来声名必毁于一旦。”
“怎么会!若是袁隗大败亏输,将来的史还不是由得董卓来写!”
皇甫坚寿坚决的反驳道,这话说得实在,皇甫嵩都不由得心里暗赞,不过前提是董卓能赢,而且不是赢一时,是要赢一世才行。
皇甫郦有些谦恭的冲着皇甫坚寿笑了笑:“大兄所言甚是,但是这个历史却必须是在董卓一直能够胜利的情况下才能让他写的,所以,此事的关键在于谁能赢?”
“说得好!正是因为为兄认为董卓能赢,才会认为应该接受天子的诏旨的,董卓在边地鏖战经年,将勇兵悍,反观中原的兵将,那些太平兵会打、能打么?父亲,这点您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京中五校若是堪用,又岂会有长社之围?”
皇甫嵩点了点头,这点是对的,不过军事是一个方面,更重要是战争之外的东西。
“大兄,你莫非忘记了现在董卓可是孤军深入,战力再强悍,没有稳定的补给和兵员补充,这都会成为失败的根源,就算董卓打通河东郡,连通了冯翊郡,但是漫长的补给线仍然是致命的弱点,因此,小弟觉得,董卓最终会退向雍州长安,凭借潼关与关东世族相持。”
皇甫坚寿点了点头:“这点我认同,但是关键在于之后的事情,董卓据有雍州之后,可以轻松的拿下陇西、汉阳,乃至于汉中,这与当初高祖的并吞天下的态势何其相似,若是我们接受了天子诏旨,则凉州安定,董卓可以放手而为,而我们则可以趁机在凉州经营,万一董卓事败,我们还可以再选阵营。”
“大兄的想法很好,但是却会让父亲从此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这也不要紧么?”
皇甫嵩笑了:“浮名罢了,若是仅仅如此,这些浮名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