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形式的疯狂。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刘辩在方云教导了一番这方面的知识后,也开始对经济有了兴趣,在他和方云的引领下,自然形成了一股风潮。
毕竟。当某人打破一个陶碗,居然可以带动一条产业链这种结论出现后,谁不好奇?
研究的结果,再加上纸张的廉价,自然使得相关的论文开始增加,甚至于文人时间走亲访友的,互相吹嘘一番,甚至和好友争吵得面红耳赤什么的。
最终的成果。就是方云面前的将近一百本关于经济,关于商业的书籍。
内容或许大同小异,大部分都是在他之前给出的那篇文章之中引申出来的。甚至于引经据典。有条件的甚至引里面的内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孔璋,红昌,你们有任务了!其他的工作先放在一边,都过来帮我看看,觉得观点不错的选出来,觉得纯粹抄袭或者论点不够明确。又或者言之无物的给他丢一边。”方云指了指眼前这一百本书籍,把两位秘书给叫了过来。
看书是一种享受。尤其在没有娱乐和足够的书籍的古代。甚至既然可以把工作都放在一边,那么两人自然没什么反对的。直接就加入到了审阅的过程之中。
大概是受到方云白话文的影响,不少人投其所好,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偏向于白话文。就算不写白话文的,至少也没有和以前一样晦涩难懂。说到底就是纸张的普及和推广,使得文人墨客总算是可以放开了写,不在顾虑空间不够的问题。
至于少数老顽固,那对付起来就更简单,直接不录取就是了。当初有声电影出现的时候,卓别林还不是照样坚持他的默剧,结果很明显,至少现在没什么人会看默剧了。毕竟进步才是世界的主流,跟不上时代的结果就是被淘汰。
只是方云的方法,稍微有点简单粗暴了一些,他直接暴力的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选出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