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的时重叠。
没想到,杨廷翼还真的认识曹项。他不仅与曹项同窗,还曾与曹项一样,参加康熙五十七年的会试。只是一个高中探花,一个名落孙山。
提及往事,杨廷翼神色间带了唏嘘。
取得国子监监生身份不难,通过国子监层层考试,取得直接参加会试资格,却并不容易。这样的人,无一不是熟读经书。即便一科不中,也多少再谋下科。
尤其是这杨廷翼,六年前不过才十八岁,再等一科,也才二十一,却是于落第次年就捐官出仕,今年四月选授隆平知县。
曹颙见他提及往事,只有遗憾与缅怀,并无落第的尴尬,便称呼他的字问道:“吉光是否因身体孱弱之故,才止步科举?”
杨廷翼听了,却是一震,点了点头,苦笑道:“正是如此。下官本想再谋一科,被家中长辈所阻。即便这次出来做官,也是央求再三,家中长辈才肯放人。”
苦读伤身,不能下场的士子,曹颙见过好几个,倒也不觉稀奇。
只是想起隆平算是上县,公务不会轻松,曹颙心里就暗暗留意。
等杨廷翼退下后,曹颙就使人找了隆平县衙人事卷宗,查看县丞的资料。县丞是四十来岁的举人,从主薄位升上来的,已经在隆平待了三年,历年考评都是中上。
曹颙这才松了一口气,有能干的属下,就算杨廷翼这个病秧子处理不了政务,地方也乱不了。
直隶一地,像杨廷翼这样的官宦子弟,下来混资历的,不再少数。
即便没人在曹颙面前,招摇“我爹是谁谁”、“我祖父是谁谁谁”,曹颙也不能将他们等闲视之。不是想着去安抚拉拢他们,而是要防止他们祸害地方。
有能力的还罢,能力不足的就要想着给调过去能干的辅官。
通过这样的接见,不仅曹颙对于这些地方官有了直观与间接的认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