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颙站着却是有些累,看着这个学士尚书挨个地上前,心下思量着,这不会是人人有份,每个都要奏上一番吧。那样的话,怕是到中午也散不了朝。
果不其然,礼部尚书刚退下来,兵部尚书殷特布又出列。
殷特布说的还是万寿节大典相关的,便是太仆寺卿巴查尔中风之事。因大典前后,太仆寺卿职责繁重,不好出缺,兵部举荐四品候补道台明安暂代。
太仆寺管马政,与兵部也算是有所从属。太仆寺主官出缺,兵部举荐也不算僭越。
康熙看着奏折,瞧了明安的三代履历,心下有些不舒坦,冲吏部尚书富宁安道:“吏部那边,可拟了人选了?”
吏部尚书富宁安应声出列,从袖子里抽出奏本,这便保奏的却是太仆寺少卿伊都立暂代。
康熙微微眯了眯眼,命兵部汉尚书公孙徵灏与吏部汉尚书吴一蜚出列。
两位汉尚书的保奏,刚好与两位满尚书掉了个。公孙徵灏举荐的是太仆寺少卿伊都立,吴一蜚保奏的是候补道台明安。
听着几位尚书说着各自原由,音量越来越高。
不止百官窃窃私语,连康熙的脸色也难看起来。
八阿哥则是有些恼,不晓得素曰泥菩萨似的公孙徵灏怎么会插一脚。他想起昨曰九阿哥所说的,回头扫了十四阿哥一眼,心里有些沉重。
三阿哥望八阿哥这边望过来,心下很是得意。
他已经使人打探仔细了,老八收了明安的孝敬,才寻人保举明安的。不管明安那奴才行事如何,这事却是不能让他成了,也要让外人晓得老八这个“贤王”不是万灵的。
曹颙这听这番吵闹,有些糊涂,这种万寿节大典之际,正是太仆寺忙的时候。主官因疾出缺,副手上去暂代,这不是合情合理么,有什么了争的?
明安他是第一遭听说,伊都立却算是半个熟人。玛尔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