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些观点若是深入下去。是可以写成一篇不错的论文的!
于是乎,他们忙不迭地或是拿纸笔,或是用手机记了下来。
这也导致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叶予的名字时不时地还会出现在一些经济学期刊上。
不是以作者的身份,而是出现在一些论文的参考文献里。
一个非经济学领域的人,一个仅有18岁的高三学生。其名字出现在一些经济学论文的参考文献里,而这些论文出自一个又一个的大学教授之手,其中有几篇甚至是发表在国内顶尖期刊或国外顶尖期刊上,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种有些荒唐的现象。
大概。算是创造历史了吧!
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
甚至,这件事在后来还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那时,叶予的名字早已轰动西方,一名米国的大学硕士在看一篇出自于华夏人之手的英文文献时,在参考文献处却是意外地发现了“yu,ye”这个名字,再一联系讲座的地点“xianshui-uy”,正是ye所在的城市。也是ye所读的大学!
当时,一个有些荒谬的想法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在觉得自己可笑的同时。他又忍不住抱着万一的想法搜索了一番……
于是乎,整个西方都震惊了!
oh,my-god!
那个来自东方的ye居然在经济学上也造诣颇深?
你说怎么知道他在经济学上造诣颇深?
顶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它所引用的东西能差得了?
“ye当初应该学经济学。ye在18岁时就有这样的经济学造诣,若是愿意继续研究,华夏人就能拿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西方人如是说。
当然。这是后话。
“最后,我想说的是。墨守成规地学经济学,把书本念得滚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