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包括宋英格在内。
御造堂那帮蠢货忙活了几个月,却还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眼看着因为法宝上的劣势,太炎军人在战场上要白白多付出许多英魂,陈志宁岂能坐视不管?
他回到了太学,钻进四十七号院将自己关在了修行静室内。
材料不缺,他可以尽情实验。
那枚玉符宋英格交给他了,陈志宁仔仔细细的将玉符内的玄黄弩设计图研究了一遍。他不得不对先贤们的成果伸出大拇指。
现在的玄黄弩,威力并不是最大,消耗的莽石并非最少,各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但胜在:稳定!
几乎不需要修真战士用自身的莽气、灵气进行温养,上手就可以使用。
在各种极端条件下,极寒、极热、风沙环境等等都可以很顺利的激发,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而且某些组件坏了之后,就算是玄启境的修士也可以迅速进行更换。
这的确是最适合战场使用的法宝。
陈志宁现在很轻松就能将威力提升三成,可是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牵一发动全身,想要做到全面提升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他钻研了一阵之后,又被玄黄弩的核心组件“六符晶柱”吸引了注意力。这是一枚只有食指大小的六棱形晶柱,每一个棱面上都篆刻着一枚复杂的符文,正是这枚六符晶柱从灵玉之中汲取元力,推动弓弩自动上弦,添装弩箭。
而他之前觉得这个六符晶柱的结构不会太复杂,但真正深入研究之后却发现这六枚符文大有来历,涉及到了天地元力的本源部分,使用在这样简单的玄黄弩上,很是大材小用。
他毫无悬念的“走神”了,偏离了原本的钻研路线,从玄黄弩改进,到了六枚符文上。
恍然之间不知过去了多久,陈志宁熬得两眼通红,终于一拍脑门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