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基地建成后,每发一度电县里要补贴三毛多钱,所以规模很小,最大的好处就是建示范基地的资金可以从世行免息贷取……”
吴海峰看告示牌,这个小型示范基地差不多也要耗资两三千万,抵得上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的投资。当前风力发电的成本很高,国家财政也没有宽裕到大规模鼓励风电发展的阶段,当前部委跟地方政斧主要还是拿一些财政资金支持建示范基地。
吴海峰到省政协任协,视野要比在东华任市委书记时开阔得多,知道各地在建的一些风电示范基地,规模都很小,上千万的都没几个。
霞浦这边不用省市以上的政策及资金支持,独自搞两三千万的风力发电项目,已经算得上大手笔了。
吴海峰清楚沈淮实际还是嫌示范基地的规模太小,毕竟可以通从世行贷取免息的建设资金,同时又能促进风电项目的研究成果在霞浦落地产业化,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很显然,世行在支持新能源发展的低息及免息贷款上,也是有额度的,霞浦县不用省市部门的协助,独力办成此事,也说明霞浦的视野开阔、手段过硬,远非普通的区县能及。
虽然示范基地建成后,没有国家统一的补贴,后续就要县里读力承担发电补贴。这不是一笔小数字,但地方上完全可以在相关产业规模扩大后,用相关的税费收入进行折冲。
而从另一方面说,沈淮最终为梅钢系制定产业发展方向时,能源领域是极重要的一个方向。以前将这方面的重任寄托在淮能集团身上,关系恶化以来,梅钢直接参与东江电力的组建,后续也会伸出更多的触手进入相关领域。
对这些,以及在游船上郭成泽、陈伟立所谈的“发展千亿优势产业”概念,吴海峰都不是最关心。
作为梅钢系的关键人物之一,吴海峰也清楚沈淮此时也萌生离开东华的念头。
宋炳生在淮生公开省委书记钟立岷找他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