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矿的形成有各种情况,其中最常见的状况是矿物质中能量元素的运动。
元素并非一成不变的,世界已知的所有元素之中,大部分元素都是活跃的,会随着时间,温度,气候,甚至是空气稀薄程度而在变化。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也是持续的。
它会持续的向着周围物质进行运动,将周围物质变成与本身类似的一种物质。这种时间可能需要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经过时间的孕育,最终形成已知的矿石。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所谓的伴生矿其实也是矿物质。只不过还没有形成供人类使用的矿物质罢了,它们本身也是一种矿物质。
稀土伴生矿也是如此,它在形成过程之中出现某些意外最终没有成为稀土矿石,反而变成了伴生矿,它们就相当于没有成熟的果实,还很青涩,味道也没有那么鲜美。
然而万物是神秘却有趣的,不是所有的矿物质都遵循伴生矿与矿物质本身的规则,还是有一些隐秘的东西遵循着另外一种原则,它们相互影响却又相互对立。
稀土矿跟宁元素矿石就是其中一种情况,两则之间有一部分的元素在相互变换,而在最中间的地方,人类还没有探索到的领域,两则之间还是有最纯粹的东西,那些,才是两种矿物质最精华也是最珍贵的地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类对稀土的研究步入成熟,虽然还有一部分隐秘没有解决,可是稀土物质对人类没有了那么大的神秘面纱,人类可以肆意的使用稀土元素,将所有元素从中分离出来。
宁元素矿石不同,它从外面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寒酸,本身蕴含的有用元素少的可怜,提取难度又高,根本无法跟稀土矿相比。在稍微鉴定一番之后。人类就将宁元素矿石扔到了一边。
很正常的事情,人类既然有更方便更多存量的稀土矿石可以使用,为什么还要花费更大代价去研究不值一提的伴生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