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所有科研论文一样,数学期刊论文自然也可以有好几个作者。除了对这片论文做出主要贡献的第一作者之外,还可以有几个做出次级贡献的第二作者以及第三作者。
当然,要是论文太过宏大,倒是也能加上第四第五作者,只要不被期刊打回小修,基本上也可以登上登上期刊。
国外的情况不好说,华国境内科研领域基本上有着一个共同的潜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校硕士、博士生发表科研论文,第一作者是自己的导师。
哪怕不是在校,只是像沈崇峰跟王宁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如果要发表论文的话,第一作者的署名也肯定是导师。
这个潜规则看起来残酷,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大多数论文都是由导师提出了研究方向,学生要做的就是对这个方向进行试验,他们投入的只是工作,知识以及精力跟时间,研究方向并不是他们的。
在科研领域之中,研究方向远远要大于工作跟时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个人研究室之中,负责任人只是提出研究方向,然后下面的人员进行研究。研究出来成果之后,专利永远就是负责人的。
不公平吗?
确实不公平,可是科研界就是这种情况。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别说普通人,就算是爱因斯坦,牛顿这种大科学家也是这么干的。
这种情况下,论文的第一作者自然就是导师,专利也同样会属于导师。
而王宁跟沈崇峰的情况不同,王宁猜想并不是在沈崇峰的指导下完成的,在两人没有成为师徒之前,王宁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论,并且让自己的理论萌芽。沈崇峰能做的事情反而变成了其他学生做的事情,用自己的知识呵护这个嫩芽的成长。
这种情况下,王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作者。
沈崇峰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他也不想去抢自己学生论文的署名权,在他看来,王宁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