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便走,云殊方欲出口招呼,他已去得远了。
梁萧风餐露宿,溯大河而上,越往西行,气候越是苦寒,瀚海千里,渺无人烟,巨大盐湖时时可见,黄河水由浊变清,河道由宽而窄,土著言语梁萧渐难明白,唯有凭借手势沟通。
这一日,他越过积石山,河水更见细小,人畜已能徒步涉过,情知距源头不远,疾行数日,抵达一座大山之下,只见山脊冰川覆盖、雪白刺眼,梁萧询问土著,得知此山名为‘巴颜喀拉’,他稍事歇息,登山而上,翻过一面岩壁,汩汩细泉从山顶泻下,汇聚成溪,溪水裹挟无数碎冰,撞击之音高低起伏,若合符节。
梁萧心道:“此处该是大河之源了。”他摘下羊皮浑脱,饮尽囊中青棵酒,抛人水中,瞧那皮囊在冰块之间磕磕绊绊,向东漂去,梁萧忖道:“人说河源为流觞之地,想下游水势滔天,何等厉害,此地却不足飘起酒囊,足见其言非虚。”瞧到此处,突发奇想,“黄河水以如此细流,化为滚滚洪水,其中道理,倘若化入内功,岂非大妙。”想到此处,若有所悟,不觉微微点头。
梁萧在河源处坐到日落,适才下山,忽见大山南麓,方圆百里内星芒烂漫,莫可逼视。梁萧大感惊奇,极目眺望,瞧出光芒出自数百泓泉水,沮如散涣,灿若列星,徐徐汇入水之中。梁萧恍然而悟:“此地该是地理志中所说的‘星宿海’了,乍眼一观,果如满天星斗散落人间,古人诚不欺我也。”蓦然间,他生出些许疑惑,坐在一块山石上,蹙额沉思道:“我少时在天机宫读《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言:”昆仑之丘,河水出焉‘,黄河之源,当为昆仑山,又说道:“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曰昆仑之丘’。赤水为黄河,以古人之见,黄河理应出于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势低小,哪及得上昆仑山接日月,负青天的气象?再说这星宿海又从何而来?《海内西经》有道:”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