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则更是应该要亲自观察地形,以便于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或者避免其劣势,并制定最为合理的战术方策,最终凭借这些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对于李然的这个看似“拖延”的理由,伍举也并未急着进行反驳,反而还甚至是颇有几分赞同的言道:
“嗯,先生所虑倒也甚为合理,那明日举便与先生同去。”
话音落下,伍举这才摆手,并示意众人退下。
而当李然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孙武听得了李然所述的帐内所言后,他便立时是提出了疑问:
“今晚伍举,似乎又在故意针对先生?”
即便是孙武,也看出了今晚伍举的异常。
把所有人都叫过去,却独独只问了李然一个问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不是故意针对李然,又是什么?
李然闻声,却只作了苦笑一声,并是叹息言道:
“哎,他这是要把我和楚国给牢牢的栓在一处啊。”
孙武闻言,不禁又皱眉道:
“难道?楚王和伍举是打算通过这一场仗,彻底将先生逼成一名楚臣?”
孙武当然也看得出来,伍举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获得李然的意见,很明显就是刻意要让这场仗给世人造成一种错觉:李然已是通了楚国,并倾力辅佐了。
换句话说,无论这场仗怎么打,最终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李然对于楚国而言是有功劳的。
如此一来,消息只需是一经传出,无论真假,即便李然再如何自辨,也都会因为这件事而成为事实。
正所谓“人言可畏”。
届时所有的周人之邦,谁还能信得过他李然?
简而言之,这其实就是要李然“众叛亲离”啊!
“为了让先生就范,他们可真是煞费苦心啊!”
饶是孙武也不由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