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在春秋不当王 > 第4章 惊动太子野

第4章 惊动太子野(4 / 5)

“小姐,此人不会是傻子吧?这种话怎能当着太子与叔孙大夫的面说?”

那个戴着斗笠面纱的女子身旁,奴仆再度对李然这个人表示了不解。

然而女子却是置若罔闻,面纱所向,仍是李然,似十分专注。

这时,面对着一众学子与太子,叔孙豹等人的质疑,李然不得不继续解释道:

“所谓土地问题,其实也就是关系着天下庶民之生存。”

“自炎黄二帝,尧舜育(保育)民,庶民结群而存,土地便是庶民生存之根本,武王分封诸侯,诸侯分封贵卿,贵卿分赐子弟与臣属,子弟臣属再赐予庶民,公田居多,私田稀少,而最终承担向国君缴纳贡赋的,却是这些私田,也就是庶民。”

“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耕种,却要承担极重的贡赋,自饱尚且不足,何来贡赋可言?若无法自饱,庶民何存也?庶民无存,国之何立?”

“是故,无论分封还是君权,探其究竟,皆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是故皆不可取。”

周武王的井田制在后世的研究当中,一直存在争议。

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一部分认为这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也有人认为这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

可无论是哪一种制度,井田制本身所具有的问题是无法争议的,这也是井田制最终会瓦解的根本原因。

当然,在现阶段,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整个社会还是基本奉行的井田制,也就是所谓的“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

李然的一席话,当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闭上了嘴,甚至不少人一时间目瞪口呆的看着李然。

因为他们如何也想不到,李然提出的这个土地问题,归根结底,竟然是关乎庶民的生存问题,既不是公室问题,也不是分封权贵问题,而是社会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