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位置,界河南岸的原野,全都被红、黄、蓝、白等颜色所覆盖,阵线上满是披着棉甲或套着胸甲、板甲的战士,一个个整齐的横阵、纵阵,都在号鼓声中展布开来,各旗各军的旗号,在旷野上猎猎飘扬。
清军的战线拉得很长,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东北从界河镇开始,西南止于独山湖附近。由界河镇向西南数,分别是正红、镶红、镶黄、镶蓝、正蓝和康王府藩军。
而康熙本人,则在三千侍卫亲军白甲兵的护卫下位于大军的最后。
所有的旗、军都是两线布署,皆以步兵横阵、纵阵在前,骑兵马队在后。其中步兵横阵、纵阵又分成前后两列。而组成单个横阵、纵阵的部队都是营一级(八旗新军翼以下,康府藩军旅以下都是营),各营阵列之间,前后间隔约五十步,左右间隔约二十步,互相可以以火力互相支援,也方便第二线的马队进出。
步阵之前则是火炮!
现在清军已经淘汰了子母炮,而且也不再用臼炮(威远将军炮)打野战了,野战炮兵清一色都是“长管炮”(加农炮),总共就两个型号,分别是6斤长炮和12斤长炮,每个旗、军都有一个炮营,每个炮营都配备18门6斤长炮和4门12斤长炮,满编的情况下,清军在界河南岸的部队应该有126门6斤炮和28门12斤炮,总共154门大炮,不过今天实际到位的火炮,只有134门,其中6斤炮110门,12斤炮24门。
另外,除了杰书的藩军步兵采取了燧发枪和火绳枪混编之外,其余的旗军步兵一律配备燧发枪,而且还都有套筒刺刀和定装空腔弹(并不是全部定装空腔弹,而是每人发5发定装空腔弹)!
这八万大军一展开,那可真是军阵如墙,刺刀如林,骑兵如海,火炮成行,太阳光底下,刺刀的寒光,炮筒子的金光(都是铜的),胸甲的白光,交织在一起,那叫一个耀眼夺目。
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