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些地盘也管不好,吏治败坏,人心浮动,民生凋敝,地方豪强蠢蠢欲动。
也就是陈廷敬、熊赐履、于成龙、王熙这些能臣、权臣(其中陈廷敬、于成龙有自己的团练武装和地盘),同时又是比较有操守的廉吏的人,在得到杨皇后的鼎力支持后,才有能力有办法整顿眼下的局面。
另外,杨皇后把康熙留下的“造办处兵工厂”也管理得很好,不仅通过杨起隆聘请了不少“洋匠”,还打破身份内务府的“奴才圈”,从民间招募了许多铁匠学徒和火药学徒,还在张家口外开办了铁矿铁厂,又将原本的八旗军械厂都合并重组进了造办处工厂,还砍掉了除军械火药之外,所有其他的造不出或内务府产业,集中力量造军火,从而大幅提升了造办处兵工厂的产量和质量。
就冲这一点,康熙也不能说杨小弥不好了——他在前线打仗,粮食可以抢,军饷可以找奥朗则布要,军火却只能由后方供应。而且后院也绝对不能起火!
而杨小弥其实也知道老太太对自己不满,但是表面功夫却还是极好的,也从来不在给康熙的信里面说老太太的不是,也不会和小叔子常宁说这些。这装糊涂的功夫,也真是到家了。
老太太现在也知道康熙不会动杨小弥了,因为她也看出来了,如今没有人可以和杨小弥一样,把康熙的大后方都给摆平了。
她低低的咳嗽儿了一声,摆摆手,跟着他的常宁马上转过身向后面的太监宫女挥挥手,让他们全部退远了一些儿,不过他自己却没往后挪。
“常宁,”老太太又道,“你也玩去吧,我和你嫂有话要说。”
“嗻!”常宁瞧了眼自己的好嫂子,然后也躬身退远了一些儿。
“听说你哥来北京了?”老太太问。
“皇嬷嬷的消息可真灵通啊!”杨小弥笑道,“他昨儿才到。”
“是坐船从朝鲜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