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麾下的勇将噶尔昭、噶尔马、噶尔马色冷和僧格浑津等人,一块儿领了一万蒙古骑兵,乱纷纷出了位于昌平州城南面的一处营地,向南涌去。
昌平州城距离北京城有五六十里,张勇所部是九月初五中午才慢悠悠出门的,一点都不急,只走了十里地,到天色昏暗的时候就了扎营。
第二天又是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又领着底下的三千大军拉着二百车粮食,慢悠悠的走了十余里地,到了海淀镇附近,一处水清木华的好去处,又传令安营扎寨了。
他安营扎寨的地方就在一条名为清河的小河北岸,附近有座箭亭、一座名为箭亭桥的石桥,南岸还有一大片非常茂密的树林。
张勇就命人在箭亭桥北扎了个车阵,就是把所有的粮车首尾相连,连成一个环形。同时还派人登上南岸那座箭亭,并且在箭亭桥南岸也设了防,似乎是想为自己保留一条退路。
时间很快到了大清康熙十二年的九月初七,凌晨。
这个时候距离张勇率部出北京已经快两天了,距离阿布鼐率军南下也超过了一天,而布尔尼所率领的大队蒙古骑兵,也已经开拔南下走了一段时间了。
而在清河箭亭桥一带的清军营地周围,却还是一片安安静静,没有半点大战在即时候的紧张,似乎也没有人发现接着夜色悄悄靠上来的一万蒙古骑兵。
另外,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担心蒙古人的骑兵在大晚上找不到自己,张勇还让手下设了个灯火通明的明营,大晚上的一大片星星点点的篝火,极为显眼,只要阿布鼐手下的蒙古人不夜盲,一准是能找来的。
张勇这个主将因为腿脚不便,所以并不怎么管事儿,昨儿傍晚下完命令后,就缩进自己的大帐里研究怎么作诗了。
不过他自己不怎么管事儿,并不等于他的军队没人管。因为张勇手底下有一大群追随他多年的老兄弟和已经成长起来的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