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卷宗。
朱祐樘并没有走向里间,对顺天府衙的公务并不感兴趣,便淡淡地询问:“宋卿,你刚刚派人前去了?”
“正是!”宋澄的眼睛清澈,显得一本正经地回应。
朱祐樘的兴趣还是在时下的这一起案子上,便认真地询问:“你说能找到罪证吗?”
“臣不知!只是据臣的调查,证据应该就在其中!”宋澄的脸色不改,显得一本正经地摇头表态。
刘瑾的眉头微蹙,显得狐疑地望向这对君臣。
他知道宋澄面圣的那天,这对君臣在养心殿聊了足足一盏茶的时间,只是他们具体聊了什么,自己当时并不在场。
朱祐樘的眉头微蹙,当即便好奇地询问:“宋卿,你明知道此案牵涉如此之广,难道真的不害怕吗?”
“臣读书入仕,求的仅仅是公理两个字!”宋澄知晓自己是捅了马蜂窝,但脸上没有丝毫惧色地回应。
朱祐樘淡淡地瞥了一眼宋澄,便朝外面走出去:“宋卿果真是好追求,那你可知朕要的是什么吗?”
“臣愚钝!”宋澄猜不透朱祐樘的心思,便是恭敬地拱手。
朱祐樘抬头望向庭院上面的天空,显得无比肯定地道:“朕要的是国强民富!”
国强民富?
宋澄的身躯微微一震,虽然听着像是一句套话,毕竟从小到大听得太多太多的崇高理想,但心里却强烈地感觉到这位帝王正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虽然他没有接触过上古的尧舜,没有见识到开元盛世,亦不晓得离得最近的永乐盛世是什么样子,但他却觉得自己将能见到一个璀璨的弘治盛世。
倒不是因为自己屡屡得到超迁提拔才觉得朱祐樘是明君,而是通过自己的接触和观察,这才得到的结论。
像今天自己之所以能够这般顺利地审理案件,便是得益于这位明君在背后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