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城中,暗流涌动。
不少大臣仍打着扼杀科考的想法,以诡祸为由,奏折不断。
当然,他们也知道,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第一届科考势在必行,但也无妨,只要不出现第二届、第三届,那便是胜利。
也有支持科考的臣子,不过,最近也在考题上与李曌闹了分歧。
李曌突然宣布,不用继续出题了,让这些人下意识以为,李曌已经在以往试题中,选中了一份。
顿时,他们一阵庆祝,认为这是名教的胜利。
如此种种,时刻牵动着城中考生的心弦,不过,这些考生只是被影响下时代的一粒尘埃,暂时只能仰望那些大佬搅动风云。
……
听风楼,一间包房。
有三五书生汇聚。
其中之一,名为姜琛,之前,方锐、虞云澜游玄武湖时曾有一面之缘,也即故人之后。
“王兄、李兄都来了啊!”
被称作‘王兄’之人,名为王充,乃是之前游玄武湖结识,事后相聊投机、相见恨晚,引为知己。
被称作‘李兄’之人,名为李世文,乃是建业城土著,大虞遗老,在一场诗会上与姜琛认识。
——在这个世道,三字姓名可是了不得,中间一字,代表着辈分。
只有官宦世家,拥有极高社会地位的家族,另开一脉传承十代后,才能在名中,增加辈分。
当然,也有自夸自大,装裱门面者,不过,在旁人眼中,多为笑话。
李世文见姜琛、王充二人有才,有意结交,故而邀请来此;姜琛、王充二人,则是想要打听些消息。
故而,一拍即合,才有了这场聚会。
“听风楼的板鸭,可是一绝,非常不错,姜兄、王兄,都来尝尝。”李世文邀请道。
“多谢李兄破费了。”
“李兄,不知可有城中最近关于科考的消息?”
“自然有的。”
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