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花岗岩门楼竖立在道路前方,非常类似华夏古代的牌楼,布满了细微沟壑和青色苔藓的表面昭显了这个建筑的古老辈分。
四方四正的石楼上是一个方形尖塔状的石匾,上面刻蚀着一串婆罗米系文字,那是一句掸骠文,意为“鬼之山”。
直接音译过来就是“玛塔”。
在桑吉的带路下,李衡已经到达了玛塔镇。
一来到此处, 便给了李衡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这地方就显得与周围非常格格不入。
一路过来不是被热带植被覆盖的荒山野岭,就是潮湿多水的滩涂农田,虽也有村寨但都是零星分布几座竹楼和屋舍,非常的原始落后,人烟稀少。
而到了这里后, 忽然间风格猛然一变。
这座玛塔镇颇为繁华庞大,坐落在这山脚的凹谷之中,从其建筑风格可以看出明显的古老痕迹,许多楼宇屋舍都是掸邦传统的垒石建筑风格,犹以入镇时的那座高大石门楼为代表。
但是除却那些传统建筑外,又有各类现代化事物覆盖其上,水泥柱的电线杆穿行大街小巷,成百上千的大小电缆贯通四面八方。
还有许多老建筑上装了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不停闪烁,更是有大量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摆放在古老的青瓦屋顶上。
传承百年之久的古老青砖路面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甚至还看到了用木板子做的简陋公交站牌。
总之,这就是一座让人第一印象非常错落的城镇, 传统与现代交织, 古老与先进混搭。
当然,这个先进也是相对而言,比起一路上那些宛如国内解放前的村落, 这里可称得上“小都市”了。
按理说这样一个偌大的地方, 不该在古戈地图上都找不到啊, 但李衡却没能搜出来, 最多只能借助古戈的卫星俯瞰图粗略看一下,完全没有其他地理信息。
由此可见, 没有任何当地人或是游客将这里的地理信息上传到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