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澳洲大陆打的热火朝天时,夏威夷兵团却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从11月1日开始,随着司令官沃尔特-克鲁格中将签署命令,准备多时的美军第6集团军正式开始反攻。
行动代号:交流电(operation alternating current),又称ac行动。
之前,通过为期两个星期的电子侦察,美军大致摸清了明军七成左右雷达的底细,包括开机时间、轮换时间、频率、波长、脉冲宽度等等。
在英军指导小组的建议下,美國陆军航空队制订了详尽的电子战方案,计划通过箔条和电子干扰设备瘫痪明军航空兵部队的管控调度能力。
1对于已侦测详细的雷达,采用窄频带瞄准干扰。
2对于未侦测详细的雷达,采用宽频带阻塞干扰。
3当己方航空兵出击时,采用欺骗干扰,声东击西。
4在任何时间段,只要条件允许,不间断进行箔条投放。
瞄准干扰和阻塞干扰都同属于压制干扰,顾名思义,前者是集中力量精确攻击,效果好,但是必须弄清楚目标雷达的工作特征;后者则是在不明确时进行范围覆盖,效果差。
不久前,英军就通过这种多管齐下的电子战手段重创了德军的防空体系,即使是最新型的曼海姆火控雷达也完全瘫痪。
德国人为雷达普遍加装了对付箔条的杂波滤波器,不过在面对多管齐下的打击时收效甚微。
挨了炸的德国人也没什么好对策,唯一办法是研制更大功率的变频雷达——通过大功率暴力“烧穿”干扰信号,通过变频技术“跳出”被干扰的频段。
这样的场景两个月前在欧洲战场上演,两个月后的现在又再次复刻在太平洋战场,只是更换了双方罢了。
自从年初利用箔条干扰收获奇效后,大明空军就急匆匆的为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