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争论不休的演播室里,此时却安静的可怕。
所有人都在回味着刚才叶落念出来的这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诗是写庐山的?
的确,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完全就是一首写景诗。
而且,在写景诗中也是极好的佳品!
前两句就直接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副庐山美景图,可紧接着作者就笔锋一转,从写景跳到了作者深思之后的感悟。
庐山的景色奇异,可为什么会有这般奇异的景色?自己明明在游览庐山,怎么就见不到庐山真正的样子呢?哦,原来是因为我在山中,想要真正的看清庐山,是得远离庐山的。
后边两句,直接将这首写景的作品,上升到了参悟哲理的高度!
这也是让这些文学大家们惊叹的地方,古人借景抒情的佳作数不胜数,可像是这首诗这般借用景色感悟哲理的作品却是不多见!
既是写庐山美景,又是借景说理!
尤其是景写的妙,理还说的清晰易懂!
难得!
简直是太难得了!
就这样的一首神作,可叶落刚才说的是什么?说好不意思在几位老师面前献丑?说让大家帮忙斧正一下?
你他丫的真是瞧的起人啊!
还斧正?
我都服了!我还斧个屁啊!
就这样的诗,你就算是把它放到整个历史中,它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啊!
你让我研究研究还行,你要说是让我帮忙修改一下?
那你不是扯淡呢么?
好在,大家也都知道叶落那是故意的谦辞,也没人往心里去。
现场沉默了一会。
最先开口的是哲学协会的刘世博主任,刘主任感慨着说道:“这首诗写的真好啊,富含哲理。”
旁边的几位也都看向了他,不自觉的点了点